公元前205年-公元前150年,西漢臨淄(今山東淄博東北)人,姓淳于,名意,漢初著名醫學家,因其曾任太倉令(或曰太倉長),故世稱“倉公”。他精醫道,辨證審脈,治病多驗。
倉公曾拜公孫光為師,學習古代的醫學典籍和臨床經驗。公孫光又推薦倉公去向公乘陽慶學醫。公乘陽慶年邁無子,收倉公為徒后,將己藏的黃帝、扁鵲脈書傳授給他。數年后,倉公苦練得成,成為名醫。
倉公不喜奉承,不輕易為王公貴族治病,得罪了不少世家貴胄,“病家多怨之者”,后被顯貴誣告,倉公被判有罪,要到長安受刑。
倉公無子,生有五女,當朝廷詔其進京受刑時,他感傷“生女不生男,緩急無所益”,于是其幺女緹縈隨入京城、并上書皇帝,愿以己身為官婢,以贖父罪。漢文帝被感動,赦免了倉公,甚至廢除了肉刑。《史記》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,稱為“診籍”,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,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醫案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,把他與扁鵲合并立傳,即《扁鵲倉公列傳》。
倉公不吝其道,廣傳醫術,門下出了宋邑、高期、王禹、馮信、杜信、唐安以及齊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,是秦漢授徒數目相當不少的一位醫學人士。
在龍山石窟中,奉祀倉公為十大醫神之一,稱先醫太倉公淳于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