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公元前407年-公元前310年,一說姓秦,名越人,號盧醫,尊稱扁鵲,先秦時代醫師。傳說中東周戰國時期姜齊勃海郡莫州(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)人。
唐張守節《史記正義》云:“《黃帝八十一難序》云:‘秦越人與軒轅時扁鵲相類,仍號之為扁鵲。又家于盧國,因命之曰盧醫也。’”《史記·扁鵲列傳》云:“(秦越人)為醫或在齊,或在趙,在趙者名扁鵲。”據此,“扁鵲”僅為秦越人在趙地行醫之名。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(國都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西南,公元前613年被楚國吞并;一說齊國盧邑,即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)行醫,人稱“盧醫”。
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,開啟中醫學之先河。據《漢書·藝文志》載,扁鵲有著作《內經》和《外經》,均佚。相傳《難經》亦為扁鵲所著。
學界一說扁鵲乃古代良醫的稱號,非特定一人。